IPO案例:结合业务流程说明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是否存在仅在完工产品间分摊制造费用及直接人工的情形

发布时间:

2022-12-28

分享到:


问询问题

申请文件显示,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营业务成本分别为 53,950.55 万元、53,159.10 万元、 110,656.01 万元。主营业务成本要素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请发行人: 
结合具体业务流程补充说明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是否存在仅在完工产品间分摊制造费用及直接人工的情形;说明产品成本结转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成本核算方法与同行业公司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差异的具体情况和原因。
 

问询回复

1、具体业务流程及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 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公司的生产活动主要由 PMC部根据销售部提交的订单需求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提出原材料采购需求;采购部负责根据原材料采购需求进行针对性采购;制造部负责具体执行 PMC 部制定的生产计划,按照工程部制定的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进行生产。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芯连接组件、低压信号传输组件、动力传输组件等各类电连接组件,产品成本由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构成,生产成本核算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核算为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1)直接材料的归集和分配

直接材料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主要材料,直接材料的领用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在 PMC 部下达生产指令后,由系统生成生产工单,并根据生产工艺及 BOM 生成生产领料单。车间生产人员按照生产领料单领料,直接材料按各生产工单的实际领料的数量和金额归集至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每月末直接材料按各生产工单对应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期末数量进行分配。

(2)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直接人工主要为直接参与生产环节的人员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福利费和社会保险费等; 财务人员每月末按照生产人员的薪酬归集当月发生的人工费用。

制造费用主要核算为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包括设备折旧费、水电费、厂房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等;月末财务人员根据费用的核算口径归集当月发生的制造费用。

生产人员每月在系统中进行报工,根据生产工艺、产品生产过程分为多个工序,不同工序对应不同的标准工时。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以当月完成的工序与各工序标准工时的乘积之和为基数进行分摊,各生产工单对应产品分摊的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总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各生产工单对应产品当月完成的全部工序标准 工时之和/(∑当月完成的全部工序*各工序对应的标准工时) 。

对于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各生产工单月末完工产品、在产品的分配:

①生产工单中既有完工产品也有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承担; 

②生产工单中仅有完工产品或仅有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直接计入完工产品或在产品

2、是否存在仅在完工产品间分摊制造费用及直接人工的情形

根据上述公司的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公司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时,若生产工单中既有完工产品也有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承担。因此发行人存在部分工单因同时包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而仅在完工产品间分摊制造费用及直接人工的情形。

由于直接材料在产品成本中占比较大,且主要产品生产周期为 3-7 天,生产周期较短, 考虑到公司产品品种较多, 在生产工单中既有完工产品也有在产品的情况下, 发行人基于谨慎性角度,对月末在产品只分摊直接材料,其他费用均由完工产品负担,报告期内分摊保持一惯性。 上述分摊方式较为合理且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3、说明产品成本结转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成本核算方法与同行业公司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差异的具体情况和原因

公司采取订单式生产,每个产品设有唯一编号,公司的成本结转按照加权平均法结转,结转单价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进行核算。产成品销售时,公司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当月,同时进行产品成本结转,计入营业成本。结合前述公司具体业务流程及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公司营业成本的结转方法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由于仅部分可比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或年报对产品成本的结转及分摊方式进行了披露,因此主要比对了同行业公司公开披露的成本核算方法,具体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发行人产品成本的结转与分摊方式,与其他可比上市公司不存在明显差异。

 

注:本案例为壹连科技创业板IPO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