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的ERP用得还不如Excel,主要原因有三:企业不懂、被小服务商忽悠、内部没有管控
有些企业任何业务问题都想通过ERP解决。例如,想要通过系统实现库容预警、交付绩效统计、样品管理、报关管理等等。但是它的系统只是最基础的架构,只能满足最基本的进销存。
当系统顾问指出需要额外付费上WM,SRM等系统并做一些定制开发时,这个客户立即摇头说,看看现有系统能够实现到什么程度,结果就是客户的业务问题一个都没通过系统解决,管理水平没有提升,透支了未来的竞争力。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懂系统,对于实现功能所要付出的代价没有心理准备,对于系统顾问的建议不知道如何取舍,导致系统始终处于低水平运转,直到必须要上某个模块否则业务无法进行下去才花钱。但这又引出第二个问题——“被小服务商忽悠”。
为什么那些头部的系统服务商的收费较高,而一些小公司的收费较低呢?难道真的是小公司管理费低吗?
不是的。与头部系统服务商合作,客户买的是保障。大公司有着完善的系统实施流程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会给客户带来认知以外的提升。因为大公司把客户关系看得很长远,甚至在实施系统的过程中主动帮助客户优化业务规则。
而小公司往往容易抓住客户嫌贵的心理拿单,在实施系统时不注重客户的行业特性,如果客户不提要求,他们就会闷声发大财,本来大公司要做6个月九十万元的合同,小公司做一个月三十万搞定。试问,哪个更划算?
不懂系统的企业往往会在这种时候落入“陷阱”。因为系统内的很多业务逻辑在交付时甲方注意不到,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问题,比如,有些客户指定物料要单独编码,实现一物多码管控,但在实施系统时为了节省时间,采用的是一物一码的系统管控模式,对于一物多码的管控就无法通过系统实现,还得走回Excel管理的老路。
等到系统用久了,客户才发现系统的逻辑越来越不符合业务需求,还得花钱重新改造。为了省钱反而导致要多花钱。
很多时候,企业愿意花钱,请的也是头部系统服务商,但系统还是用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上系统本身就是一场管理变革。系统的好处是实现流程化和可视化管理,主要目的是管控违规操作。
例如,销售必须要在系统中建立销售订单,生产才能开工单。但有的时候,客户只是邮件说明订单在走流程,请求销售先安排生产,有的销售就会邮件通知生产排产,事后在系统中补订单。很明显,这样操作会给客户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一旦客户取消订单,成品就会呆滞(MTO的情况),这个损失由谁来背呢?
因此,借助系统实施,这些违规操作都应该被一一识别和管控。
销售如果一味地迎合客户,结果换来的就是客户的轻视,不把这家供应商当盘菜,会有越来越多的违规操作。
面对这种情况,销售应该在系统规则的逼迫下,向客户主动解释并勇敢说“不”,让这家客户明白,如果想要从这家供应商买料,就必须发订单。一两次之后,客户就会按照规则订料,公司的商务风险也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