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ERP系统将怎么演化
发布时间:
2022-08-10
分享到:
未来的ERP体系,不仅仅需要能跟市场连接,还需要对企业的资源有持续的价值重估。比如技术和知识产权可以做专利的估值评估,都可以进行不断的价值重估,以“共识价值”的基础进行企业业务规划和运营。
那么,未来有哪些技术会加速这个进程呢?
1. 电子合同
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信息与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信息分别保存在各自的系统中,两边的数据并不一定能精准匹配,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来达成信息的一致。在企业的合同都基于纸质的情况下,将甲乙双方的合同进行核对,需要通过OCR、NLP语义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进行匹配。因为纸质合同已经从数字化的世界跌落到了物理世界,对其进行AI处理也有可能会损失部分的信息量。而如果甲乙双方是基于电子合同签约,很容易直接在数字世界里验证信息量,避免信息的传递失真。
未来的电子合同可能会越来越像区块链里的智能合约,可能会把销售、经销商或者关键第三方的信息从CRM系统自动带入电子合同,形成销售佣金的自动结算、渠道返佣自动结算和价值的传递。
2. 基于动态价值体系的云ERP
用一套基于市场定价和抽象的模型,结合监管需要的财务规则和动态的市场定价模型,来动态地描述各企业的业务和资源。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业务系统千差万别,如果只是将各个企业的原始数据搬移出来,即使是数字化的模型,也很难让市场上不同背景的参与者达成共识。需要把核心企业、中小供应商、资金提供方、各类监管方的共识部分,形成跨企业的抽象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比ERP的基础数据要抽象,但是会比对外披露的财务三张表包含的信息量更详细更具体。
3. 隐私计算平台
企业只有将自己的内部信息暴露出去,才能够得到外界的共识,提升外界的确定性。但是企业并不能完全暴露自己所有的数据,比如企业无法直接把自己的成本和供应商体系的信息开放给第三方,也无法公开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数据脱敏和隐私计算技术可以使企业在跟外界交换对比信息的时候,不发生数据泄露。
4. 数字货币与企业内部银行结算体系
由于企业的业务与资金是两个视角,很多企业还需要使用财务对账和业务核销的方式来确定资金与业务的关系。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客户采购了来自两个事业部的不同产品和服务,但是通过一个合同付款,那么企业在收到资金后,还需要按照内部的分摊规则把收益分给各个不同的部门,比如销售、售前、供应商和支撑这个合同的后台体系。贝壳数字化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定义和计算一个业务内的不同组织和环节的价值,边界清晰,分工专业,实现企业内部协同的市场化和货币化。
未来数字货币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对外的业务结算,也适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结算。尽早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的业务组织和环节价值的货币化体系,并且不断与外部的供应商和服务体系进行对比,可以增加外界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认知的确定性。数字货币作为价值的一般等价交换物,又可以无限拆分,将会在未来的企业业务系统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5. 开源
最典型的场景,区块链就是通过代码和逻辑的开源来达成业务和价值的共识。企业通过适当的数据聚合、披露和开放开源,也能获得更多的确定性认知。通常来讲,上市公司的信用会比非上市公司好,因为它们定期需要披露监管需要的各类数据。未来甚至会出现完全开源开放的企业,不仅仅是指代码的开源,而且是各类业务的开源开放,它们将用信息确定性上的优势,来获得专业和规模上的护城河,而不用担心无序的竞争。在开源的领域里,最终往往只会剩下1~2个项目,要么是在架构设计上已经接近最优,要么就是有强大的生态,具有非常强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