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军队的组织已变为“战区主战,军区主建”。企业也已变为“横向流程主战,纵向职能主建”。即“大平台下一线精兵作战模式”(华为),但这也可能缺少战略纵深。中小企业的多品小批的组织模式即灵活的“一线主战、二线主能、三线主建”的更具有战略纵深的柔性与韧性模式。
组织结构设计要考虑运营效率与决策效率的平衡,即需要细分(分组)与共享(合作),控制(监督)与分权(激话)。我们现在的组织(非数字原生的企业)大都是基于大规模生产环境下的组织结构设计,流程系统设计,岗位职权设计,绩效评估激励设计。对于规模越大、期望增幅越快的业务,须在早期设立独立的运营组织来应对多品种、小批量环境,否则必然抑制其快速发展。
组织结构设计的分组是细致的组织结构设计的核心工作,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不同的战略目标。基本的分组方式一般按照活动、产出、用户三个维度,也会出现几种分组并行的综合分组模式。没有完美的组织结构,只有适宜的组织结构。每一种分组都有其优势,也有其缺点,组织应该根据自己的业务阶段,决定与之相适合的分组模式。
1、按活动分组,即把共同职能、学科、技能或者工作程序的人集合到一起。这种分组的方式,因为履行同样职能和从事同样活动的人可以在组织内部共享资源,能够确保资源使用的最大化,也有利于发展专业能力和积累专业知识,成就具有技术和学科优势的大量专家。因此这种组织结构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创造廉价的产品,取得成本优势,也可以用于发展专业化的能力,取得技术和专业的优势。但这种分组模式的缺陷也很明显,只有高层才有权把握整体状况,需要一个上帝之手在不同单元或活动进行协调。由于不同单元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比较差,提高每个单元的客户意识和市场意识也是挑战,他们往往更强调工作的质量,而不关注销售量或顾客满意度。
2、按客户分组,即按照客户类型把相同活动的人组织在一起的分组模式。由于资源都集中于特定的客户分组,人们都围绕客户在工作。这种分组的优势是不同的活动之间容易沟通,能够进行跨职能的沟通,能够实现面向客户的定制化和一体化解决方案,特别有利于复杂化的解决方案业务,适合对重点客户实施范围经营,提高了对客户的响应速度。但这种分组方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就是资源配置是重复的,提高了成本,失去了职能和活动的专业化,将业务导向复杂化,不利于产品化发展。
3、综合分组模式是指在一种组织设计中综合使用以上两种模式。由于以上两种模式各有优点和缺陷,按活动分组适合专业化和大规模生产,从而取得专业优势或成本优势,但不利于协作;按产品分组,适合于规模经济,内部的协作极强,有利于增强组织的产品力,但不利于客户化和专业化,按客户分组,适合于范围经济,内部的协作极强,但不利于产品规模化。
对于多品小批量的复杂性,组织结构设计者总是想达到多重目的,于是综合分组模式就产生了。综合分组模式,为了追求多种目标,带来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高的实施成本。
大多企业都面临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数量产量不均衡,不稳定,若按一种产品设置组织结构和配置人员,就会出现很大的人员冗余,导致较高的生产成本。在多品种、小批量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设计,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交期与降低生产成本?
在组织设计过程中,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同产品的技术差异、生产流程和工艺的差异、生产的均衡性、设施的通用性、不同产品人员素质和技能要求的差异,在组织设计时灵活地采用了多种分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多产品、小批量的生产组织难题。
生产计划:按活动分组,不考虑产品特性,重点关注按订单生产和按计划生产的策略。
生产运营:对于生产管理岗位,如生产主管和工艺主管,按产品分组,可以跨产品线生产,跨产品生产时配合辅助管理。对于人工,则采取更加灵活的分组方法。同时强化OJT训练体系,提高跨产品生产的训练水平,增加质量过程检查程序和次数,确保跨产品操作转换期的操作质量和稳定性。对于组装类工人只按活动分组等。
质量管理:针对进料和产品检验,可以按活动分组,不考虑产品线分组。对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质量主管按产品线分组。
现场资源的布局:按活动成组工艺布局可以资源共享,最大化利用瓶瓶资源提高整体效率,按产品族流水线布局,可以均衡节拍,低库存的短周期交付,按客户需求的模块化与分布式布局,可以快速响应客户。
组织设计的五种内在力量的权责规划和分配牵制的张力:
从监督独裁式简单组织结构转型为协调民主式组织结构。尤其是非数字原生的企业应避免官僚化特征:机械官僚制与专业官僚制。
可以参希尔教授(Scheer)的基于管理要素动态组合的业务流程建模,企业管理战略、价值流、业务能力及组织的设计框架。
第一步,根据战略、商业模式价值链对端到端价值流分组是先按活动、产品、客户或综合分组模式,再考虑哪部分可以用共享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二步,按流程展开工作,部门权力设计,决策流程的权限定义、分配、排序。过程权力与事后权力的平衡。再匹配业务能力决定工作流程、岗位编制、职责等。激励机制设计考虑双因素理论-激励与保健理论。
来源网络,如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