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是真正为前台而生的平台(可以是技术平台,业务能力甚至是组织机构),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前台规模化创新,进而更好的响应服务引领用户,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身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持续对接。
中台就像是在前台与后台之间添加的⼀组“变速⻮轮”,将前台与后台的速率进行匹配,是前台与后台的桥梁。它为前台而生,易于前台使用,将后台资源顺滑流向用户,响应用户。
前中后台三者之间的关系:
前台:由各类前台系统组成的前端平台。
每个前台系统就是一个用户触点,即企业的最终用户直接使用或交互的系统,是企业与最终用户的交点。例如用户直接使用的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都属于前台范畴。
后台:由后台系统组成的后端平台。
每个后台系统一般管理了企业的一类核心资源(数据+计算),例如财务系统、产品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仓库物流管理系统等,这类系统构成了企业的后台。基础设施和计算平台作为企业的核心计算资源,也属于后台的一部分。
前台作为用户触点,直接和用户进行交互由于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感吸引流量,已经成为产品营销、推广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此,前台的变化更快,需要不断创新,随着业务的发展,要有试错能力。
后台更多解决的是企业资源及管理效率问题,通常是稳定至上。所以,后台对业务的响应是比较慢的,并且改动成本非常大。因此,两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企业里,前台部门和后台部门彼此经常抱怨的原因所在。
中台:就像在快慢两个齿轮之间,加入一组“变速齿轮”,将前台与后台的速率进行匹配,一方面,支撑前台规模化创新,进而更好的响应服务引领用户,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身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持续对接。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后台系统中需要频繁变化或是需要被前台直接使用的业务能力“提取”到中台层,赋予这些业务能力更强的灵活度和更低的变更成本。
业务中台是具备业务属性并支持多种业务属性的共性能力组织,有助于业务的复用,对业务的快速响应能力。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一切的中台都是业务中台,它们源自业务并服务于业务。而一般来讲,我们所提到的业务中台一般指在线业务为典型特征的中台(下面所提到的都是狭义上的业务中台)。比如说,我们常用的天猫、淘宝、支付宝等一些平台有一些通用的业务中心如,商品系统、订单系统、评价系统、营销中心等系统具有通用性的业务系统的集合。
数据中台是指通过数据技术,收集、计算、存储、加工大量数据,同时统一标准和口径。统一数据后,数据中心将形成标准数据,然后存储,形成大数据生产层,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这些服务与企业的业务问题密切相关,是企业独有的,可重复使用。它是企业业务和数据的沉淀。它不仅可以降低重复建设和合作成本,而且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