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认知四层次

发布时间:

2023-05-29

分享到:


一些管理者,经常去参观同行以及一些先进企业,或是从书本上进行阅读学习,对别人的优秀做法和良好效果啧啧称奇,但往后的故事,就开始有所分化。
 
在实际中,对于工作认知往往有四个层次,说、想、做、写。
 
的层次

既然已经看在了眼里,不可能再无动于衷。
于是,回到自己的企业伊始,逢人就说某某企业怎么怎么样,什么流水线呀,现场干净整洁呀,文化氛围好呀,现场呆滞库存少呀,等等。
号召我们大家要好好改进呀,也要像他们一样,云云。
可是,可是一直就只是说说,根本没有实质上的行动。
过了3、6个月,连说说也不说了。
什么时候再旧话重提,估计要等到下一次参观之后了,如此这般循环。
的层次

从先进企业现场看到别人的成效;与管理大咖交流,知道了做事的方式;从书本上学习,了解到知名企业CEO或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心得……
部分管理者开始陷入深思:我们自身存在什么问题,是认知不够还是执行力不够,认知不够怎么补,依靠外部咨询顾问还是引进专业大咖?执行力不行,是高层问题还是基层问题,一把手怎么改进,绩效如何引导,等等。
思想决定行动,思维决定方向。
但是,如果就是一直这样想下去,舍不得花钱,动不得刀子,也只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的层次

看到差距,想到方法、步骤,有的人就立即开始行动起来。
有人说,任何事情,动起来,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譬如现场5S,刚开始没必要制定一个事无巨细的规则:烟头、安全帽、螺丝垫片、笤帚、物料、托盘、叉车、成品……,你能罗列得全吗?
有的编制一个5S规定和考核规则就搞了大半年,越搞心里越没有底。
不妨一句话:所有物品摆放横平竖直,任何东西都要定置定位,表面没有灰尘,然后立即开干,并开展各个班组竞赛比较。
刚开始,现场5S干净程度不必达到机场大厅水平,只要一天比一天好就足矣,目的是在实践中不断纠错、迭代。
(1.00+0.01)的365次方等于37.78,每天进步一点,就是伟大;反之每天退步一点,(1.00-0.01)的365次方等于0.026,就是堕落。
一年之中,两者相差1000倍。
的层次

想和做,譬如开展5S、改善提案、计划看板、流水线、换模等,工装治具改善也罢,局部改善也好,什么好的就干什么。
但这个时候基本属于见招拆招阶段,做得不成体系。
如果每做一步,每思考一步,能够总结得失,写下来,就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大家平时一定深有体会,一件事情,说出来容易,在脑袋里想想也容易,但是如果落在纸面上,清清楚楚地写出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第一步语句通顺,第二步逻辑规则严密,第三步数据、论据要搞清来源,可能要翻若干本书籍求证。
实践升华到理论,理论再回头指导实践,形成螺旋式交替模型,这是素质认知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专业学习,岗位认知:
第一步要多看,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但确实存在的事物。
第二步要多说,说多了,自己也就信了。
第三步要多想,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
第四步要立即做,说百遍,不如做一次,在实践中改正。
第五步要多写,写是将知识体系化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