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信息化与数字化之争!
发布时间:
2023-07-31
分享到:
01 “客户”说的对,信息化 ≠ 数字化
1、信息化的定义和本质
“信息化”我的理解的是“业务数据化”。即:对企业的生产过程、采购过程、销售过程、客户服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等业务活动和过程进行数据化记录的过程。
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业务在物理世界里开展,信息系统提供支撑。例如,对于传统的出租车,乘客招手,司机就停了,出租车在物理世界运营,背后有信息系统支撑。
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运用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和业务数据记录,其重点关注的是业务流程优化,典型的工具是信息化系统,例如:OA、ERP、CRM、SRM、PLM等。
2、数字化的定义和本质
“数字化”我的理解是“数据业务化”。即:把信息化过程中,长期累积下来的数交易数据、电商数据、媒体数据、行业数据、用户数据、潜客数据、产品数据、售后数据等,不断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中,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发现商机,用数据优化业务组合,优化业务流程、优化经营模式,实现企业的持续运营、持续创新、持续发展。
简单来说,数字化就是业务在数字世界里开展,物理元素响应。例如,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在数字空间里开展出租车业务,物理世界的出租车司机、乘客响应。
数字化的核心和本质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AI、5G、VR/AR等数字技术,实现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其重点关注的是“数据驱动”业务,典型的工具是数据化系统,例如:数据仓库,数据湖,智能分析平台,算法平台,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等。
3、数字化 ≠ 信息化
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定义中也不难看出,数字化和信息化是现实物理世界和数字化世界谁占主导权的问题,用信息化的手段当然解决不了数字化的问题。例如,我们上边举的两个打车的例子。
传统出租车业务,是物理世界主导的,出租车公司也有软件系统,提供了车辆管理、司机管理、运营管理、维修管理、发票管理等系统功能,但这些系统功能对业务来说起到的是支撑作用,也就是说没有这些系统功能,出租车的业务也照样能开展。在物理世界,业务是由人主导的,而非系统。
而网约车的业务,是数字世界主导的,在物理世界是不能直接与之交互的。如果你想打车去机场,刚好来了一辆网约车,你对司机说你要去机场,司机会说不行,他已经被人约了。即使没有人约,他也说不行,你要到App上叫车,他只能响应那个App,App派单或在上面抢单。在数字世界,人的一切行为都只能响应数字世界的指令。
关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智慧云创始合伙人——陈雪频老师,从发生时间、技术架构、需求特征、核心目标、交付模式等方面总结了一张图,我觉得总结的很好,分享给大家:
信息化改造 vs 数字化转型(陈雪萍)
这张图简单明了的介绍了信息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不同。因此,我特别能理解文章开头老王客户说的“我们要的是数字化转型方案,而不是信息化改造方案”!
02 企业能否越过信息化,直接进入数字化
那话又说回来了,企业能否越过信息化,直接进入数字化?或者说,信息化基础薄弱,能否直接搞数字化?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笔者的观点一直是明确的,在我的数字化转型系列文章中,也不止一次都提到过: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大处着眼”的顶层战略规划,也需要“小步快跑、点状突破”的推进策略。在整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信息化是基础,没有信息化就无法沉淀出数据,而没有准确、完整的数据,数字化转型就是“白忙活”。
因此在现阶段,除了像阿里、腾讯、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公司,这种原生就有数字化基因的公司之外,其他传统企业,不论是金融、制造、能源、化工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都离不开对信息化升级或改造!
很多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在学习奈飞(Netflix)、华为等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
先说说奈飞。这是一个成功的颠覆式数字化转型案例,奈飞从一家DVD光碟租赁公司,成功转型成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内容提供商。提到奈飞业内津津乐道的更多的是奈飞如何通过“订阅付费”和“智能推荐算法”的组合,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巨大成功。而在其转型的背后,奈飞10多年的在线租赁和邮寄DVD阶段,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使得它具备了精细化分析用户偏好的能力。没有这些数据,算法再强大能有什么用呢!
再说说华为。华为的案例也是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学习和参考的对象。最近,华为还写了一本书——《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体系化的讲讲了华为是如何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这本书主要分为认知篇、方法篇、实践篇、平台篇4个篇幅,讲解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1套方法、4类场景、3大平台”,给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本参考框架。参见:揭秘华为数字化转型框架:1套方法、4类场景、3个平台能力
图:华为数字化转型框架,来源:《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用能力“海星”象限,来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2021)》
生态重构的目标在于通过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各类创新载体,打通企业内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链、创新链、价值链,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泛在互联、深度协同、弹性供给、高效配置,开辟多种新型合作路径和商业模式,建立一致价值观企业生态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